日久他鄉作故鄉–史前時代南島語系民族的大遷移

距今六仟年前後,

古南島語系民族橫跨大洋,

展開史詩般的民族大遷移,其中有些族群發現了

他們的美麗新天地--台灣。

當來自中國大陸的漢人於明朝末年移民台灣時(約十七世紀初期),本島和蘭嶼已有原住民族定居,他們都說一種語言學家大分類為「南島語系」的語言。但令人不解的是,各族的語言差異相當大,甚至連文化、社會組織及容貌都頗不相同。學者發現,總數只有三十多萬的人口,卻可以分類為所謂的高山族九族和平埔族十族。

為什麼台灣這個面積不算大的島嶼,會有這麼多說不同南島語系語言的民族呢?

根據南島語言學者的研究,古南島語系民族是在亞洲大陸和侗傣語系民族分家之後,遷移到台灣、大約過了一千多年才開始分化,向東南亞、南太平洋逐漸擴散,但後來又有小部分族群北上回到台灣。

更有學者進一步推測,台灣的南島語族並非同時渡台,而是至少分五批遷移:最早來的是泰雅族、鄒族,時間大約是距今6500年前;最晚的雅美族,則在500年前才從菲律賓的巴丹島移居。

也就是說,大約在7000年前至今,南島語族開始進行了橫跨大洋的大遷移,才會在今天散佈於太平洋和印度洋中的二萬多個島。而台灣地區很可能就是南島語族遷移的第一站,他們於距今4500年前後,在台灣發展成許多不同系統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同時也有部分南島語族再度由海外遷入台灣。這些南島語族,受到某些因素的驅使,遠離故鄉,先後來到台灣開發他們的新天地,繁衍子孫,發展出多樣的文化,並成為今天台灣原住民的祖先型文化。

由於台灣原住民族自己的來源傳說,不是神話意味太濃,就是交代不清。又因他們沒有文字記載,並非信史(唯一可信的是雅美族來自巴丹島)。而前述語言學者的說法,也只是單從語言現象所作的間接推斷,若缺少其他學科的佐證,便難以成為定論。因此,要瞭解人類在台灣長遠的生活歷史,實地在遺址尋找材料的考古學,就可能比其他學科得以發掘出更直接、真實的證據。

                       	台灣原住民分佈圖  高山諸族(左) 平埔諸族(右)

Copyright (c) 1995, 1996. (Copyright where/who is copyright due)
Contact:lmjlmj@pluto.ihp.sinica.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