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水璉

嶺頂南方約15公里處,海岸公路開始轉入海岸山脈之間,山路蜿蜒,等視界豁然開朗,只見諸山峰間,靜靜躺臥一個小盆地,還有一條小溪流過,頗有自成天地的意味,這裡就是水璉盆地,而遺址就在盆地的北邊。

它是一片由西北向東南傾斜的平緩坡地,原來闢為水田,現在已廢耕多時。在田埂邊上,雨水沖刷出文化層,遺物歷歷在目,被凍結的時空往事,消逝但未消失,又重現人間。

近年來台灣省住都局市鄉規劃處,委託台灣大學人類學系黃士強教授調查東部海岸風景特定區,水璉就是因此而發現的幾個重要遺址之一。水璉地區阿美族傳說此地曾是早期阿美族 Ciwid-ian氏族的居住地。原來是一個龐大的聚落,中心就在盆地裡矗立著一個大石塊的地方。

從文化內涵來說,水璉遺址可能有早晚兩個不同時代的文化堆積:上層是史前時代最晚期的靜浦文化(阿美文化),年代可能在距今一千年以內;下層則可能是與繩紋紅陶文化有關,真實的情況還有待發掘來確認。

靜浦文化時代的人們已經開始並用金屬器與石器,因此石製工具逐漸減少,只剩下石斧、石槌、凹石等幾種比較粗糙的器物,或直接拿天然礫石來使用。至於陶器則因尚無法由鐵器取代,技術繼續提昇,雖然少了繁複的紋飾,但燒製的火候提高,陶質比較堅硬。器型種類少,變化也不大,口緣向外翻的「侈口罐」最多,是日常生活中炊煮、儲存最重要的容器。觀察近代阿美族的生活,他們有很多竹木器,所以推想住在水璉遺址的人也應當有這種用具,只是難以保存下來。

至於他們的生活方式無疑是以農為主,漁獵為輔。

根據學者對本地區古地形的研究,大約在三千年前,今天的水璉聚落幾乎全為海水淹沒,海水順著今日水璉溪河谷向內形成一個大海灣。繩紋紅陶時代(大約3500年前)的人類大體就居住在海灣不遠;而靜浦文化人所居住的河階地可能還正在發育,只不過是北坑溪河床的一部分吧!

回上一層



Copyright (c) 1995, 1996. (Copyright where/who is copyright due)
Contact:lmjlmj@pluto.ihp.sinica.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