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用什麼方法來鑒定遺址的年代?


考古學家把遺址年代,區分為「相對年代」和「絕對年代」。相對年代是指相互比較性的早晚,比方說地層中,上層出土的器物就比下層出土的晚;青銅器的年代一定比鐵器晚。而絕對年代是以科學方法、科學儀器鑑定的實際年代,像仰韶文化經碳十四測定距今約六千年;商化建國於西元前十六世紀,這些年代都有確切的數字,所以稱為絕對年代。

年代測定的方法很多,相對年代可用層位、器物類型;絕對年代可用前面提及的碳14法、或鉀一氬法、古地磁法、熱釋光法、鈾一鉛法,不勝枚舉。其中的碳14法可靠性很高、相當適用於考古學,以下就扼要介紹此方法:

碳14是普通碳(碳12)的同位素,而且具有放射性,所以會衰變,有固定的半衰期。碳14是由於宇宙的中子接擊大氣中的氮14產生的,氮14的原子裡有個7質子,7個中子,被接擊後少了一個質子卻增加一個中子,變成具有6個質子和8個中子的碳14, 碳12只有6個質子、6個中子,所以性質穩定,不會衰變。碳14和碳12都能氧化為二氧化碳,擴散於大氣14中,而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所必需,動物又吃植物,所以碳存在於整個生物界。生物體中的碳14一方面由於放射性衰變而減少,但又立即不斷從大氣中吸取新的碳14。因此能始終保持平衡。當生物死亡時,立即停止與大氣的碳交換,該生物體的碳14就因衰變而規律的減少,大約每隔5730年碳14含量便減少一半(碳14的半衰期)。因此只要統計生物體中碳14衰變的量,便可推算其死亡的年代。

可作為碳14定年的標本種類很多,如木炭、骨骼、貝殼、穀類等含碳14的有機物。碳14法測出的年代還需要用一種「年輪校正法」來校正,此法說起來頗為複雜,就此略過。即使經過校正,碳14法仍會存在一些誤差,不同生物體內碳14的含量比率並不完全相同。所以通常會在年代數字之後加上若干年,例如一級古蹟台北圓山遺址測得的一個年代便寫成3280±80BP就是在距今3280年+80年到3280年-80年之間。

碳14定年法年目前在考古上應用最廣,尤其用於史前文化以及歷史時代早期的斷代上。不過它所能測定的年代限於四、五萬年以內,更老的年代就必須使用其他的方法了。

回上一層


Copyright (c) 1995, 1996. (Copyright where/who is copyright d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