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是什麼時候出現在美麗蔚藍的地球上呢?在台灣還沒冒出來時,原來只是一直沈浸在看似沈靜的海底,靜靜的等待出生時刻的來臨。當地球正處於地殼劇烈變動的時期,每一分海陸板塊的擠壓,即縮短了一分台灣冒出頭的等待時機。
而到了大概一億年前,台灣出生的時刻來臨,終於邁開了台灣在地球上的歷史腳步。地球持續著板塊運動及氣候變化,台灣也因這些自然力量過著或昇或沈的茁壯成長期,而直至距今伍六百萬年前,才真正成就近似現今地形大小的形態。
但台灣島為何會從海底一冒而成如今山巒起伏、河川遍布的樣子呢?因為台灣剛好就在世界最大的海板塊--太平洋海板塊及世界最大的陸板塊--歐亞大陸板塊的交接,而太平洋海板塊邊緣的小板塊--菲律賓海板塊、南海板塊也往陸板塊擠壓,台灣便在這相互擠壓之中冒出了頭,一直成長得高大威猛,大板塊的擠壓,擠出了台灣各大山脈,而菲律賓海板塊自二百萬年前擠壓,便擠出了海岸山脈,台灣的地形更清晰了。
相較於整個地球,台灣36000平方公里的面積真是極其微小。但這麼小的一塊小島,卻擁有著相當豐富的生物相,且與世界同緯度的地方相比,生物資源之多樣,幾無可與之比擬。
(世界地圖修改自交通部中央氣象局網站
http://www.cwb.gov.tw/V3.0/index.htm)
台灣的生物多樣,可說是氣候及地形環境有著不小的影響。台灣全島為海洋所環繞,因此水氣豐沛,相當溫暖潮溼。由於季節性的溫差及降雨量的差異,以及地形起伏所造成的因素,生物的種類也就因之而不同。
台灣的面積雖小,但地形變化相當大。台灣全長將近400公里,但地形有平原、丘陵、盆地、台地、高山等景觀,亦不乏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山脈自北至南綿延不絕,因此也造就寒帶、溫帶、亞熱帶及熱帶的生態環境。
動植物在不同的海拔地區及氣候,會因生存的需要,演化成其適合其環境的種類特性,在高海拔地區,林相單純,僅有一層林木層,而於低海拔地區生物資源相當豐富多樣,不過低海拔地區亦是人的活動區域,因此其生態大多遭受破壞。
也正因為台灣的地形複雜,給予生物多變而充足的生存棲息環境,也造就了台灣豐富的生命。不過因開發的腳步,台灣的自然環境亦正逐漸凋零之中,使得台灣的生態環境,不斷的遭受損害,這將會是台灣最大的損失,因此對自然環境的保育是亟待落實的當前工作。
「人」出現的年代依據考古學者研究的結果,大致界定在距今四、五百萬年前,而從二百萬年以內的更新世時代是冰河時代,至少有4-5次的冰河期。在冰河時期,台灣與大陸華南地區數度相連,而就在最近一次的冰河時,海水結冰,海水面降低,人類追逐著動物而跨越大陸棚來到歐亞大陸板塊及太平洋海板塊邊陲地帶,開啟了人在台灣這塊土地的歷史。
米崙亞冰期古地理圖,說明冰河時期台
灣海峽成陸的狀態(引自宋文薰
1980.經重繪)
就考古發現的資料所顯示,可能早在3-5萬年前,台灣即已有人類過著採集漁獵的原始生活,這可以在台南左鎮所發現的人骨化石、西部的網形文化、東部的長濱文化所發現的石器所展現的生業活動可窺知一二。而他們也豐富了台灣的生命。
在台灣島上活動的人,首先當然是住在這塊土地上的舊石器時代的人們。從考古學上的研究資料顯示,他們似乎一直持續到距今約5000年前便消失無蹤,與後來在台灣發現的各階段的史前文化,並無發現有其互相連繫的地方。因此接續舊石器時代之後的新石器時代及各階段文化,並非沿自舊石器時代而來,而應是由海上傳入的文化。
不論是原住族群或已消失的平埔族群,就語言上並不儘然相同,但卻是同一來源,與馬來語、菲律賓語等皆是屬於南島語系。南島語族是一個有將近九百多種語言的民族,使用此種語系的人口將近二億;如此龐大的人口,散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無數的島嶼上。而隨著語言研究學者就語言的證據判斷,居住在台灣的原住民祖先,成了古南島語族的擴散始祖。
宋文薰
1980
〈由考古學看台灣〉陳奇祿等著《中國的台灣》,中央文物供應社,台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