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八桑安

東海岸在長濱海階寬廣舒緩地展開後,到烏石鼻之間,由於海水侵蝕,海岸線又向山脈逼近,海階寬度也縮窄,從海岸算起一公里左右就到達山麓。在這些第二、三階面積較大的海階上,密佈許多史前遺址。

八桑安最早由鹿野忠雄在1930年發表,當時主要發現是一塊南北向,立在田中的大型石壁。1950年代宋文薰先生也曾經調查過,當時與寧埔遺址同名稱,一直到1979年宋文董、劉益昌調查後,才給予八桑安的新名稱。在1930年調查時遺址所在的台地已經是種水稻的梯田,目前又遭人以怪手整地,損害相當大。

1991年新成立的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籌備處前來試掘,發現屬於靜浦文化的壘石墓葬,伴隨出土金飾和大量的珠子等陪葬品。

因此綜合來說,這個遺址有兩個不同時代的文化,較早的是擁有石壁和紅色素面陶、繩紋陶的麒麟文化,晚來的是靜浦文化人,他們在這裡留下了前述的墓葬、紅褐色夾砂素面陶、石斧、石錘和少量的打製石斧。

在長濱和烏石鼻之間,像八桑安這樣從海面算起第二、三階的海階,在三千年前麒麟文化人居住的時代,大約都是位在海階崖上方的海階面,剛好適於人居,以前是史前人類的棲息地,而現代也是阿美族的聚落和田園。時代雖然變遷,千年過往,人類選擇聚落,還是有那顛撲不破的道理吧!

回上一層



Copyright (c) 1995, 1996. (Copyright where/who is copyright due)
Contact:lmjlmj@pluto.ihp.sinica.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