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台灣沒有秦始皇墓這樣的歷史遺蹟,為什麼也需要考古學?


在考古學的學術劃分上,從事秦始皇墓發掘這種歷史時期的研究,稱為歷史考古,像歐洲的古典考古學,鑽研的是希臘、羅馬和埃及文明的發展軌跡。在歷史時代,人類雖然有文字記錄,但泰半不能照顧週全,或者年代一久就散佚。以我國而言,文獻記載大都侷限於政治事件,對於社會經濟、俗民生活及物質發展鮮有著墨。歷史考古學就能以發掘所得的材料,找回遺漏的扁章、印證文獻的真偽,重現歷史的枝繁葉茂。

河南安陽殷墟的考古就是最鮮明的例子,不但證明確有商朝存在,否決了疑古學派的歷史大翻案,提供第一手的直接證據,補充<史記>的殘缺,也糾正<史記>的錯誤。又如秦始皇陵兵馬俑的發掘,讓世人瞭解中國第一個中央集權王朝擺闊的壯觀排場,也提供秦代軍事建置的資料,甚至連當時人的人物造型、髮型、服飾都歷歷在眼前。

若從事史前時代的研究,就是史前考古學。史前時代指的是有文字記載以前的人類歷史,從茹毛飲血、學會使用和發明工具、懂得用火、發展原始農耕、豢養動物,一直到部落社會出現城邦興起、文明誕生。這段時間相當漫長,正代表人類的演化歷程,大約有二百萬年。然而人類發明文字,記載自己的歷史,才不過短短五、六千年光景,所以史前時代幾乎佔去了人類歷史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篇幅,全要靠史前考古的追本溯源;換句話說,我們能知道人類還有這麼長的一段史前往事,也是拜史前考古學之賜。

台灣歷史考古的條件的確相當貧乏,例子不多,如日據時期日本學者國分直一先生將安平古堡的基礎予以發掘記錄,村上直次郎等人在基隆和平島諾德和蘭城的發掘,都補充荷蘭、西班牙時代文獻的不足。澎湖的歷史考古研究更把漢人進入澎湖地區的時間提早到唐末五代之間!並找出當時俗民生活的具體資料。

雖然台灣有文字的歷史很短,只有二、三百年,但台灣的人類歷史至少有幾萬年,當然需要考古學的研究,尤其是史前考古學。

另外,這還牽涉一個國人有待改正、建立的觀念。中國人以往以天朝自居,不能平等對待相鄰的其它民族,這種大漢沙文主義衍生下來,就認為只有漢人的歷史才是歷史。事實上,台灣的漢人歷史只有二、三百年,並不等於台灣的人類歷史只有二、三百年。如果我們有開放的胸襟、有理性的求知態度、有感性的認同感情,那麼只要是台灣這塊土地上的歷史,就是我們的歷史,同樣需要瞭解、更需要關愛和重視,更何況台灣史前文化的後裔也是我們的同胞。

回上一層


Copyright (c) 1995, 1996. (Copyright where/who is copyright due)